網路暴力,早已不是新鮮事。人人手中掌握著傳聲筒,同時也被他人的言語牽著鼻子走。傳播學家麥克盧漢,曾提出「媒介即訊息」的觀點:「媒介的內容比成滋味鮮美的肉,破門而入的盜賊用它來渙散思想看門狗的注意。」媒介輿論的引導力量,是不可估量的,無論是媒體還是個人。
我們就好比是那隻被「愚弄」的寵物,只看見盜賊手中那片鮮美的肉,卻感受不到肉的背後,是層層遞進的危險。人血饅頭,顧名思義。也就是為什麼,我們會被眼前充斥的爆炸信息所迷惑,而真相被藏在雲霧背後,只要沒人撥雲霧,真相就永遠浮不出水面。網路語言的不負責任所帶來的「大眾狂歡」,往往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可怕得多。
前段時間,雪莉去世事件,令人痛心不已。這讓我想起了8年前的一部經典國產高分電影——《搜索》,它主要講述了網路暴力與殘酷人性。女主葉藍秋,正是被輿論無情吞沒了。葉藍秋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,是一家上市公司老闆的秘書,可生活總有不如意,她得知自己患上淋巴癌晚期。人生最絕望的事情,不是自己得不到,而是想努力去得到的時候,人生已開啟倒計時了。
而後發生的一件事,是最終導致葉藍秋自殺的導火索。葉藍秋得知自己時日不多,絕望透頂,可因為在公交車上沒給老人讓座,被周遭人攻擊職責的眾矢之的。這一幕,被一旁的實習記者佳琪拍了下來,回到台里後負責人陳若兮死死抓住天降的「肥肉」,策劃報道了「葉藍秋不讓座事件」。隨後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葉藍秋的新聞,直指新聞中這位戴著墨鏡滿臉「高傲」的「墨鏡姐」人品道德敗壞。
眼看著不讓座事件越鬧越大,葉藍秋也只好接受了佳琪的採訪,誠懇地向公眾道歉。哪裡知道陳若兮不採納這段道歉視頻,因為她們準備策劃第二波輿論。吃了一口人血饅頭,還嫌不夠飽嗎?
新聞媒體們直接找到了葉藍秋以前的班主任,無數的話筒直懟著班主任的嘴邊,想從她嘴裡套出點什麼。班主任也是見風使舵,看到網上鋪天蓋地地都是對葉藍秋的負面評論,她竟說葉藍秋是學校的恥辱。隨後,公司的同事在網上發謠言,稱葉藍秋和老闆有一腿,頓時間人們的關注點已不在「不讓座」這件事上了,葉藍秋莫名其妙被貼上小三的標籤。時日不多的生命里,遭到莫須有的罵名,換做誰不會崩潰?
這時候的葉藍秋遇到楊守誠,他就像一道溫暖而不刺眼的光芒,直穿葉藍秋低沉絕望的心臟。剛開始的時候,楊守誠的出現能給予她暫時的慰藉,但葉藍秋害怕楊守誠被自身的輿論牽連,她逐漸開始選擇放棄。真正壓垮葉藍秋的最後一根稻草,是他們倆相約看日出的時候的對峙。
輿論的壓力,讓楊守誠受不住想開始逃避,知道葉藍秋拿出了診斷書,他才瞬間明白一切。在此之前,楊守誠對她淋巴癌晚期的事情,一無所知。後來的葉藍秋,沒有繼續接受治療。她選擇離開這個世界,似乎只能用死,才有足夠的理由和底氣去對抗輿論。
看完《搜索》,感觸頗深:終於有人把網路暴力拍成電影了。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所處的世界,變得如此的冷血?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對生命一絲的敬重和憐憫,竟化為烏有?
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:「沒有一滴雨,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。」傷害而不自知,一場荒謬的鬧劇過後,參與鬧劇的人身上卻毫無沾上任何的血漬,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。每個人,有發聲的自由,可凡事都有邊界,言論自由也不例外。網路暴力充斥的今天,我們是否可以思考,不讓言語成為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呢?你可以不愛,但請別傷害,這才是我們的邊界底線。
網路暴力與殘酷人性,最終融合成這部高分電影《搜索》
網路暴力,早已不是新鮮事。
人人手中掌握著傳聲筒,同時也被他人的言語牽著鼻子走。
傳播學家麥克盧漢,曾提出「媒介即訊息」的觀點:「媒介的內容比成滋味鮮美的肉,破門而入的盜賊用它來渙散思想看門狗的注意。」
媒介輿論的引導力量,是不可估量的,無論是媒體還是個人。
我們就好比是那隻被「愚弄」的寵物,只看見盜賊手中那片鮮美的肉,卻感受不到肉的背後,是層層遞進的危險。
人血饅頭,顧名思義。
也就是為什麼,我們會被眼前充斥的爆炸信息所迷惑,而真相被藏在雲霧背後,只要沒人撥雲霧,真相就永遠浮不出水面。
網路語言的不負責任所帶來的「大眾狂歡」,往往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可怕得多。
前段時間,雪莉去世事件,令人痛心不已。
這讓我想起了8年前的一部經典國產高分電影——《搜索》,它主要講述了網路暴力與殘酷人性。
女主葉藍秋,正是被輿論無情吞沒了。
葉藍秋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,是一家上市公司老闆的秘書,可生活總有不如意,她得知自己患上淋巴癌晚期。
人生最絕望的事情,不是自己得不到,而是想努力去得到的時候,人生已開啟倒計時了。
而後發生的一件事,是最終導致葉藍秋自殺的導火索。
葉藍秋得知自己時日不多,絕望透頂,可因為在公交車上沒給老人讓座,被周遭人攻擊職責的眾矢之的。
這一幕,被一旁的實習記者佳琪拍了下來,回到台里後負責人陳若兮死死抓住天降的「肥肉」,策劃報道了「葉藍秋不讓座事件」。
隨後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葉藍秋的新聞,直指新聞中這位戴著墨鏡滿臉「高傲」的「墨鏡姐」人品道德敗壞。
眼看著不讓座事件越鬧越大,葉藍秋也只好接受了佳琪的採訪,誠懇地向公眾道歉。
哪裡知道陳若兮不採納這段道歉視頻,因為她們準備策劃第二波輿論。
吃了一口人血饅頭,還嫌不夠飽嗎?
新聞媒體們直接找到了葉藍秋以前的班主任,無數的話筒直懟著班主任的嘴邊,想從她嘴裡套出點什麼。
班主任也是見風使舵,看到網上鋪天蓋地地都是對葉藍秋的負面評論,她竟說葉藍秋是學校的恥辱。
隨後,公司的同事在網上發謠言,稱葉藍秋和老闆有一腿,頓時間人們的關注點已不在「不讓座」這件事上了,葉藍秋莫名其妙被貼上小三的標籤。
時日不多的生命里,遭到莫須有的罵名,換做誰不會崩潰?
這時候的葉藍秋遇到楊守誠,他就像一道溫暖而不刺眼的光芒,直穿葉藍秋低沉絕望的心臟。
剛開始的時候,楊守誠的出現能給予她暫時的慰藉,但葉藍秋害怕楊守誠被自身的輿論牽連,她逐漸開始選擇放棄。
真正壓垮葉藍秋的最後一根稻草,是他們倆相約看日出的時候的對峙。
輿論的壓力,讓楊守誠受不住想開始逃避,知道葉藍秋拿出了診斷書,他才瞬間明白一切。
在此之前,楊守誠對她淋巴癌晚期的事情,一無所知。
後來的葉藍秋,沒有繼續接受治療。
她選擇離開這個世界,似乎只能用死,才有足夠的理由和底氣去對抗輿論。
看完《搜索》,感觸頗深:終於有人把網路暴力拍成電影了。
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所處的世界,變得如此的冷血?
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對生命一絲的敬重和憐憫,竟化為烏有?
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:「沒有一滴雨,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。」
傷害而不自知,一場荒謬的鬧劇過後,參與鬧劇的人身上卻毫無沾上任何的血漬,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。
每個人,有發聲的自由,可凡事都有邊界,言論自由也不例外。
網路暴力充斥的今天,我們是否可以思考,不讓言語成為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呢?
你可以不愛,但請別傷害,這才是我們的邊界底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