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813年,按年號則是元和八年,唐憲宗李純已在位九年。這一年李夷簡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,治蜀,上任不久就聽說了一件奇事。
成都語出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所謂「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」之語,自古以來便是天府之國,在唐朝也不例外。安史之亂中玄宗幸蜀,更是升為成都府,稱為南京。此地人煙輻輳,商業發達,乃是可與江南比肩的繁華之都。
武俠電影宗師徐克說過一句話: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」確實,人一多,事必定就多。越熱鬧的地方越是三教九流、引車賣漿者流聚集的盛地,城狐社鼠、雞鳴狗盜,七十二行,行行俱有。
建元寺。幾十年後此寺會被宣宗賜名為昭覺寺,即今之昭覺寺,規模宏大、建築眾多,號為川西第一叢林。寺廟之外,早就自發形成了一個市場,挑糞的、賣菜的、烤餅的、賣衣服的、賣兵器的、賣農具的、找活兒的……固然都一應俱全,而幫閑的混混兒、收保護費的黑幫等也是應有盡有,至於私下裡的械鬥、爭搶地盤那是常有的事。
在這個地下社會中,趙高已成了一個傳說。
趙高的大名不但響徹整個建元寺,更是在整個成都府的幫派中都有威名赫號。
人說趙高有三狠:
第一名字狠,與傾毀終結了秦朝天下的權奸巨宦同名,你說狠不?
第二打架狠,趙高打起架來所向披靡,這並不是說他真的能一個打十個,而是他完全就是不要命的打法,不求自救只求傷人,光棍無比。
第三紋身狠,因為趙高好勇鬥狠,在官府衙門那都是掛了號的,凡是建元寺一片的械鬥,捕快抓來的人中准有趙高,一抓一個準。然而奇葩的是,官府雖然把他抓了卻不敢把他怎麼樣。械鬥又不是殺人,不算大罪,按例最多杖背幾十,捕快扒了趙高的衣服正準備杖背,一見這廝背上的紋身,都不敢用刑。區區一個紋身就嚇退了如狼似虎的官老爺,還有比這個更狠的嗎?四大天王像,左邊為毗沙門父子三人
那麼問題來了,趙高身上究竟紋了什麼呢?
答案是滿背皆鏤毗沙門天王神像。
為何毗沙門天王有如此威力呢?
這就要從唐朝的信仰說起。據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記載,高祖李淵起義兵反隋,有神降於階前,自稱毗沙門天王,助李淵掃平天下。李淵的太子李建成小名就叫做毗沙門,這是正史所載。太宗李世民時,亦有毗沙門化身相助。玄宗李隆基時,毗沙門父子出動神兵,助大唐平定安西五國叛軍。本朝元和年間,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,憲宗皇帝李純也曾夜夢毗沙門。此時正其興盛之時,史載「雖百夫之長,必資以指揮;十室之邑,亦嚴其廟宇」,軍中民間,即使是百夫長、小村鎮,都無不祭祀毗沙門。後來毗沙門天王成為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,二兒子獨健則演化成了二郎神楊戩,三太子哪吒常捧佛塔隨侍其側,是的,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哪吒。
可見這位趙高同志不但狠,而且很精。他對「狐假虎威」的體用之妙,算得上是最早的前輩。總之,他紋了毗沙門後,尤其這尊神還與當今皇族有莫大淵源,這就像泰安人紋了碧霄元君、東北人紋了歪脖老母,一般人不敢為之。等他到衙門裡走了兩遭而無事後,別人會對他愈加敬畏。
以是之故,趙高成為建元寺一帶的大害,走路那都是橫著走,無人不對他退避三舍。地方官生恐別人也都學他,那樣官府威信就真蕩然無存了。
就在這時,李夷簡來到了成都。這位爺台的身份可不簡單,那是根紅苗正的宗室,高祖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的四世孫,這麼說起來,跟毗沙門有關的事都可以說是他李家的家事。因而,左右胥吏就把這事捅給了李夷簡。
李夷簡聞言大怒,對於毗沙門最有發言權的那是皇家啊,你一個小混混兒往這兒靠那不是找死嗎?當即下令,令左右將趙高擒來。
當國家暴力機器出動時,別說區區趙高,就是整個劍南西川在內的地下社會,那也只是只毛毛蟲啊!
也就是兩個時辰不到,趙高就被張牙舞爪的捕快從被窩裡踢了起來,涼水一潑,趙高這才從娶妻納妾的美夢中清醒。跟著只覺身子騰雲駕霧飛起,已被橫擔在馬上,向節度府飛馳而去。一路上顛得七葷八素,很快就像冬瓜一樣被拋入大堂,有人撕開他的衣服,現出滿背毗沙門的紋身,天王神色兇惡,他在憤怒,也在嘲笑這不自量力的眾生。
李夷簡更憤怒,賊子敢爾!下令將新製成的筋棒拿來痛打趙高。這種棒直徑三寸,兩頭用動物的筋箍住,按唐朝之杖長三尺五寸,「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厘,小頭二分二厘;常行杖大頭二分七厘,小頭一分七厘;笞杖大頭二分,小頭一分半(據《唐六典》)」,李夷簡用的棒比訊囚杖更粗,專挑紋了天王的地方痛打。並且要打得看不見為止,結果打了三十棒不止。
李夷簡畢竟手下留了情,只是給趙高一個警告罷了。但就算如此,趙高也被打得血流如注,回去躺了十多天才能起床。從此建元寺一帶,經常能看到一個不穿上衣的混混兒挨家挨戶敲門,請求大家給他一些功德錢用來修理被打壞的毗沙門神像。
當了這麼多年混混,連紋身錢都沒攢下,可見趙高混得實在很失敗;
然而被收拾之後仍然敢於頂風討錢,雖形如乞討,終究也證明了他對毗沙門的信仰之虔誠,以及一股不怕死的渾不吝!
這大抵就是獨屬於有唐的氣象吧!雖已晚唐,仍是氣度恢弘。
587年之後,明朝一位大忠臣再次效仿了趙高的作法。讀過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的朋友大概都對這個情節印象深刻:
公元1400年,靖難之役正打得如火如荼。時燕王朱棣攻打濟南,濟南守將為鐵鉉。朱棣先要決堤放水,被鐵鉉以詐降所破。緊接著要以大炮攻城,濟南守軍為鐵鉉在路上收攏的殘軍,而濟南的城牆也決計擋不住這些大鐵球不斷地轟擊。眼看就要城破時,鐵鉉天才般的頭腦靈機一動,讓人在城牆上掛出來一些東西。朱棣一看就暴跳如雷,氣得跺腳大罵,卻無論如何也不敢下令開炮。
那麼鐵鉉掛的是什麼呢?
原來他找人連夜做了十幾個大牌子,上面工工整整地寫上「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」幾個大字,掛在城牆的四周。
這位太祖高皇帝是誰?
朱元璋是也。
朱棣又是誰?
朱元璋的兒子是也。
朱棣發動靖難的理由是秉承先帝遺訓,掃除今上身邊的奸臣。現在鐵鉉掛的這些玩意兒,明明只是幾塊破木頭,可代表的卻是朱元璋親臨。自古哪有兒子打老子的,何況是在爭奪皇位的時候?倘若開炮打壞了這些木牌,不但天下罵名洶洶,那些跟著他造反的士兵也會離他而去,他就真正成了逆子和反賊,那還打什麼呀?直接抹脖子算了!
朱棣只能忍著吐血的衝動撤軍。這是歷史上最為詭異的一幕,明明城池唾手可得,攻城大軍的統帥卻被十幾塊不能說話也不能殺人的破木牌子嚇走了;這也是戰爭史上最為智慧的一幕,鐵鉉不戰而勝,英名垂於史冊,其大智大勇足為後人敬仰。多說一句,鐵公祠在如今的大明湖畔,大家去那邊玩別光顧著去找夏雨荷,也可以抽時間祭拜一下這位先賢。
朱棣之敗,主要就失敗在他是朱元璋的兒子,這個身份成就了他,也束縛了他。若雙方沒有這種父子關係,他自可以放手施為,明末的張獻忠、李自成、吳三桂、清軍等都沒有這些顧忌,將朱明之後一頓砍瓜切菜,李自成把福王煮了湯,吳三桂親手勒死了末帝永曆。
這些皇朝興廢當然是史詩,但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,也並不比587年前成都市上的小人物趙高更陽春白雪,兩者的效果異曲同工,不同的只是鐵鉉用來為國為民,而趙高用來維護自己罷了。
《明朝那些事兒》是當年明月的力作,當年剛在天涯「煮酒論史」連載,便轟動了全網,後來很快就出版上市,並在後來連續幾年都是暢銷榜上的常客。
究其實,當年明月開創了一種輕鬆詼諧的講史方式,將正史掰開了並揉碎,用小說連載的方式講給讀者。至今還記得讀到他闡述歷史上的丞相是怎樣煉成的,把皇帝比作村長,然後講到「分權制衡理論」,實在是驚艷之極。而在第一卷中,這樣的驚艷講史方式可說俯拾皆是,再比如他形容言官是「以找碴兒為職業的官員」,簡直堪稱一語中的。
任何書能夠持久暢銷,都必有它的成功之道。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的成功,便是「深入淺出」四個字。後來諸多的講史類「那些事兒」體,都是效仿當年明月,以至現在文史圈還有句嘆息:當年明月是一座大山!
這套書剛上市時,我入手的定價是500元+,隨著這兩年實體市場的萎靡,現在已降到106元了。書非借不能讀也,真正喜讀書之人都知道,實體書的價值是任何電子設備都不能替代的,很簡單的道理:你在周末一定會控制孩子玩手機、電腦的時間,但卻巴不得孩子看書的時間越久越好——當然,太久了也不好,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、保護視力哦~~
對這套書感興趣的朋友,願意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的朋友,不妨進行購買。請點擊:
唐朝一件奇事:蜀市最牛混混兒,憑著一樣紋身,官府都不敢惹
公元813年,按年號則是元和八年,唐憲宗李純已在位九年。這一年李夷簡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,治蜀,上任不久就聽說了一件奇事。
成都語出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所謂「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」之語,自古以來便是天府之國,在唐朝也不例外。安史之亂中玄宗幸蜀,更是升為成都府,稱為南京。此地人煙輻輳,商業發達,乃是可與江南比肩的繁華之都。
武俠電影宗師徐克說過一句話: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」確實,人一多,事必定就多。越熱鬧的地方越是三教九流、引車賣漿者流聚集的盛地,城狐社鼠、雞鳴狗盜,七十二行,行行俱有。
建元寺。幾十年後此寺會被宣宗賜名為昭覺寺,即今之昭覺寺,規模宏大、建築眾多,號為川西第一叢林。寺廟之外,早就自發形成了一個市場,挑糞的、賣菜的、烤餅的、賣衣服的、賣兵器的、賣農具的、找活兒的……固然都一應俱全,而幫閑的混混兒、收保護費的黑幫等也是應有盡有,至於私下裡的械鬥、爭搶地盤那是常有的事。
在這個地下社會中,趙高已成了一個傳說。
趙高的大名不但響徹整個建元寺,更是在整個成都府的幫派中都有威名赫號。
人說趙高有三狠:
第一名字狠,與傾毀終結了秦朝天下的權奸巨宦同名,你說狠不?
第二打架狠,趙高打起架來所向披靡,這並不是說他真的能一個打十個,而是他完全就是不要命的打法,不求自救只求傷人,光棍無比。
第三紋身狠,因為趙高好勇鬥狠,在官府衙門那都是掛了號的,凡是建元寺一片的械鬥,捕快抓來的人中准有趙高,一抓一個準。然而奇葩的是,官府雖然把他抓了卻不敢把他怎麼樣。械鬥又不是殺人,不算大罪,按例最多杖背幾十,捕快扒了趙高的衣服正準備杖背,一見這廝背上的紋身,都不敢用刑。區區一個紋身就嚇退了如狼似虎的官老爺,還有比這個更狠的嗎?
四大天王像,左邊為毗沙門父子三人
那麼問題來了,趙高身上究竟紋了什麼呢?
答案是滿背皆鏤毗沙門天王神像。
為何毗沙門天王有如此威力呢?
這就要從唐朝的信仰說起。據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記載,高祖李淵起義兵反隋,有神降於階前,自稱毗沙門天王,助李淵掃平天下。李淵的太子李建成小名就叫做毗沙門,這是正史所載。太宗李世民時,亦有毗沙門化身相助。玄宗李隆基時,毗沙門父子出動神兵,助大唐平定安西五國叛軍。本朝元和年間,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,憲宗皇帝李純也曾夜夢毗沙門。此時正其興盛之時,史載「雖百夫之長,必資以指揮;十室之邑,亦嚴其廟宇」,軍中民間,即使是百夫長、小村鎮,都無不祭祀毗沙門。後來毗沙門天王成為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,二兒子獨健則演化成了二郎神楊戩,三太子哪吒常捧佛塔隨侍其側,是的,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哪吒。
可見這位趙高同志不但狠,而且很精。他對「狐假虎威」的體用之妙,算得上是最早的前輩。總之,他紋了毗沙門後,尤其這尊神還與當今皇族有莫大淵源,這就像泰安人紋了碧霄元君、東北人紋了歪脖老母,一般人不敢為之。等他到衙門裡走了兩遭而無事後,別人會對他愈加敬畏。
以是之故,趙高成為建元寺一帶的大害,走路那都是橫著走,無人不對他退避三舍。地方官生恐別人也都學他,那樣官府威信就真蕩然無存了。
就在這時,李夷簡來到了成都。這位爺台的身份可不簡單,那是根紅苗正的宗室,高祖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的四世孫,這麼說起來,跟毗沙門有關的事都可以說是他李家的家事。因而,左右胥吏就把這事捅給了李夷簡。
李夷簡聞言大怒,對於毗沙門最有發言權的那是皇家啊,你一個小混混兒往這兒靠那不是找死嗎?當即下令,令左右將趙高擒來。
當國家暴力機器出動時,別說區區趙高,就是整個劍南西川在內的地下社會,那也只是只毛毛蟲啊!
也就是兩個時辰不到,趙高就被張牙舞爪的捕快從被窩裡踢了起來,涼水一潑,趙高這才從娶妻納妾的美夢中清醒。跟著只覺身子騰雲駕霧飛起,已被橫擔在馬上,向節度府飛馳而去。一路上顛得七葷八素,很快就像冬瓜一樣被拋入大堂,有人撕開他的衣服,現出滿背毗沙門的紋身,天王神色兇惡,他在憤怒,也在嘲笑這不自量力的眾生。
李夷簡更憤怒,賊子敢爾!下令將新製成的筋棒拿來痛打趙高。這種棒直徑三寸,兩頭用動物的筋箍住,按唐朝之杖長三尺五寸,「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厘,小頭二分二厘;常行杖大頭二分七厘,小頭一分七厘;笞杖大頭二分,小頭一分半(據《唐六典》)」,李夷簡用的棒比訊囚杖更粗,專挑紋了天王的地方痛打。並且要打得看不見為止,結果打了三十棒不止。
李夷簡畢竟手下留了情,只是給趙高一個警告罷了。但就算如此,趙高也被打得血流如注,回去躺了十多天才能起床。從此建元寺一帶,經常能看到一個不穿上衣的混混兒挨家挨戶敲門,請求大家給他一些功德錢用來修理被打壞的毗沙門神像。
當了這麼多年混混,連紋身錢都沒攢下,可見趙高混得實在很失敗;
然而被收拾之後仍然敢於頂風討錢,雖形如乞討,終究也證明了他對毗沙門的信仰之虔誠,以及一股不怕死的渾不吝!
這大抵就是獨屬於有唐的氣象吧!雖已晚唐,仍是氣度恢弘。
587年之後,明朝一位大忠臣再次效仿了趙高的作法。讀過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的朋友大概都對這個情節印象深刻:
公元1400年,靖難之役正打得如火如荼。時燕王朱棣攻打濟南,濟南守將為鐵鉉。朱棣先要決堤放水,被鐵鉉以詐降所破。緊接著要以大炮攻城,濟南守軍為鐵鉉在路上收攏的殘軍,而濟南的城牆也決計擋不住這些大鐵球不斷地轟擊。眼看就要城破時,鐵鉉天才般的頭腦靈機一動,讓人在城牆上掛出來一些東西。朱棣一看就暴跳如雷,氣得跺腳大罵,卻無論如何也不敢下令開炮。
那麼鐵鉉掛的是什麼呢?
原來他找人連夜做了十幾個大牌子,上面工工整整地寫上「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」幾個大字,掛在城牆的四周。
這位太祖高皇帝是誰?
朱元璋是也。
朱棣又是誰?
朱元璋的兒子是也。
朱棣發動靖難的理由是秉承先帝遺訓,掃除今上身邊的奸臣。現在鐵鉉掛的這些玩意兒,明明只是幾塊破木頭,可代表的卻是朱元璋親臨。自古哪有兒子打老子的,何況是在爭奪皇位的時候?倘若開炮打壞了這些木牌,不但天下罵名洶洶,那些跟著他造反的士兵也會離他而去,他就真正成了逆子和反賊,那還打什麼呀?直接抹脖子算了!
朱棣只能忍著吐血的衝動撤軍。這是歷史上最為詭異的一幕,明明城池唾手可得,攻城大軍的統帥卻被十幾塊不能說話也不能殺人的破木牌子嚇走了;這也是戰爭史上最為智慧的一幕,鐵鉉不戰而勝,英名垂於史冊,其大智大勇足為後人敬仰。多說一句,鐵公祠在如今的大明湖畔,大家去那邊玩別光顧著去找夏雨荷,也可以抽時間祭拜一下這位先賢。
朱棣之敗,主要就失敗在他是朱元璋的兒子,這個身份成就了他,也束縛了他。若雙方沒有這種父子關係,他自可以放手施為,明末的張獻忠、李自成、吳三桂、清軍等都沒有這些顧忌,將朱明之後一頓砍瓜切菜,李自成把福王煮了湯,吳三桂親手勒死了末帝永曆。
這些皇朝興廢當然是史詩,但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,也並不比587年前成都市上的小人物趙高更陽春白雪,兩者的效果異曲同工,不同的只是鐵鉉用來為國為民,而趙高用來維護自己罷了。
《明朝那些事兒》是當年明月的力作,當年剛在天涯「煮酒論史」連載,便轟動了全網,後來很快就出版上市,並在後來連續幾年都是暢銷榜上的常客。
究其實,當年明月開創了一種輕鬆詼諧的講史方式,將正史掰開了並揉碎,用小說連載的方式講給讀者。至今還記得讀到他闡述歷史上的丞相是怎樣煉成的,把皇帝比作村長,然後講到「分權制衡理論」,實在是驚艷之極。而在第一卷中,這樣的驚艷講史方式可說俯拾皆是,再比如他形容言官是「以找碴兒為職業的官員」,簡直堪稱一語中的。
任何書能夠持久暢銷,都必有它的成功之道。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的成功,便是「深入淺出」四個字。後來諸多的講史類「那些事兒」體,都是效仿當年明月,以至現在文史圈還有句嘆息:當年明月是一座大山!
這套書剛上市時,我入手的定價是500元+,隨著這兩年實體市場的萎靡,現在已降到106元了。書非借不能讀也,真正喜讀書之人都知道,實體書的價值是任何電子設備都不能替代的,很簡單的道理:你在周末一定會控制孩子玩手機、電腦的時間,但卻巴不得孩子看書的時間越久越好——當然,太久了也不好,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、保護視力哦~~
對這套書感興趣的朋友,願意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的朋友,不妨進行購買。請點擊: